天气数据API被调用290多亿次,心知天气将用可视化平台深耕“零售+气象”千亿市场|信天系动态

“新零售”的兴起让零售商开始关注“大数据”,而一些对天气敏感的零售企业逐渐意识到气象数据的重要性,这也得益于国内商业气象市场正从萌芽期走向快速发展期。心知天气是国内唯一聚焦于零售行业的气象公司,气象数据API已被调用超过290亿次,正在使用的付费企业超过300家,年增长率超过30%,而这只是心知天气稳步发展的开端。
 
2015年6月,气象局颁布27号令,开放中国气象数据和商业服务市场,鼓励民营资本和气象局合作,国内商业气象创业市场蓄势待发。商业气象服务商在气象数据资源上并无太大差异,技术发展上的趋势是:基于已有的较大尺度范围的气象数据,进行多源数据融合,降尺度以及利用深度学习在图像上的应用提高预测精准度。
 
好的技术能体现一定的数据优势,但商业气象公司也意识到真正的壁垒将在服务垂直行业时形成。心知天气选择了零售这个领域,定位精细化天气数据和商业分析服务提供商,想要帮助天气敏感类零售企业发掘天气对业务尚未被量化的影响。
 
趁“新零售”风口,从五个维度切入零售气象市场
 
“新零售”的兴起让零售商开始关注“大数据”,在对多种数据进行整合分析时,很容易想到的维度有用户行为数据、销售/营销数据、企业内部数据、垂直行业数据等,而一些对天气敏感的零售企业逐渐意识到气象数据的重要性。这也得益于国内商业气象市场正从萌芽期走向快速发展期。
 
心知天气CEO吴飞提到,根据英国气象局Met Office的数据,约60%零售企业需要气象服务。中国有上百万家零售企业,预计其中的60万有潜在气象服务需求,如果按客单价数十万到上千万来算,市场规模可达数百亿甚至千亿。
 
零售本身是一个信息化程度较高、数据积累较多的行业,尤其是当传统零售企业向新零售转型时,更加需要精细化的数据分析与预测服务。此外,据全球第二大市场研究咨询公司MarketsandMarkets2017年初的分析报告,全球“气象+零售”服务市场复合年增长率高达11.78%,在所有气象结合市场中增速第二,在美国增速第一。
 
如此看来,当下也正是挖掘“潜在气象服务需求”的好时机,这需要一个既懂气象也懂零售的团队来做。CEO吴飞曾是微软美国数据可视化产品经理,06年就开始出于兴趣做开源的天气插件与API接口;战略负责人周海泉曾是京东发展战略部规划组长,在战略和数据分析上有丰富的经验;商务负责人张弛曾任Nokia亚太区商务总监;气象负责人徐挚仁是德国科隆大学气象学博士后,在气象数据模式领域研究深入。
 
那么,该如何结合零售与气象以发挥出价值呢?吴飞表示,目前,心知天气的天气数据可视化平台从五个维度入手:第一,原材料采购环节,比如星巴克在全球范围内采购咖啡豆,其采购计划与全球气象息息相关;第二,生产环节,生产计划安排以准确的市场需求预测为前提,比如啤酒和软饮的产量安排很大程度取决于第二年夏天的平均温;第三,仓储与配送环节,比如各地的平均空气质量水平直接决定了空气净化器厂商该租赁多大的仓库;第四,门店销售环节,比如便利店的客流量和日流水在雨天直接降低50%以上,而外卖订单却在雨天猛增;第五,营销投放环节,比如空气净化器banner广告的转化率在连续雾霾时会直线上升,在雾霾黄色预警后甚至会有引爆效果。
 
“不同客户在心知天气BI平台上会关注不同的环节。”吴飞表示,“全球性企业往往会同时选择五个维度,因为他们对于供应链有更强的掌控力。现阶段,国内企业会更多地选择仓储配送、门店、营销三个维度。”功能上,该平台提供需求预测、气象因素分析、行业数据分析、社交媒体热度分析、自定义汇总报告。“对于一些特殊情况,比如Nike使用心知的产品是为了帮助门店接收极端气象预警,或者羽绒服厂商会重点关注体感温度(受气温、湿度、降水等综合影响),心知天气会在产品中做针对性的调整与优化。”
 
做好这五个维度的结合或者未来扩展更多维度,将是对数据的应用分析能力的一种考量。对零售企业而言,自己的数据很宝贵,于是,一方面,心知天气根据自有的精细天气预报数据、TB级历史天气数据、该零售商所处行业数据、社交媒体数据来分析市场需求走势,量化天气给市场带来的变化;另一方面,如果零售商愿意提供脱敏后的自有数据,心知天气将会针对该企业提供更加精准的分析结果。
 
而对于结合后的效果,吴飞认为,效益的提升程度取决于企业当前的自身情况。“对于已经开始采用新零售思路的企业来说,成果是显而易见的。”以心知天气服务的小米空气净化器生产商——智米科技为例,心知天气基于大数据和AI技术的空气净化器需求预测准确率达到80%,而传统的需求预测方法准确率仅有60%,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智米对市场需求变化的应对能力。“如果能深入生产环节进行服务的客户,提升的效益会更明显。”
 
发挥数据优势,在重视气象数据的行业找标杆客户
 
吴飞从2006年开始自己做开源的天气插件,也是这个爱好让他逐渐意识到气象市场的巨大潜力。在美期间,吴飞对欧美已经运作成熟的商业气象服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2015年底决定回国创业,心知天气开始商业化运作,2016年底切入零售行业。
 
吴飞表示,心知天气的国内数据主要来自于中国气象局。为了丰富气象数据种类,心知天气同时与国内外高校、独立研究机构、商业机构等10多家数据源达成合作,进行数据交换或合作开发。此外,心知天气拥有全国独家的台风、潮汐等地理数据接口和格点级、分钟级高分辨率数据,比如1x1公里级别的天气实况和预报。在空气质量方面,心知天气于2016年上线了全国第一个空气质量预报数据API接口,并在国内保持着一定的准确率优势。
 
企业可以按需分模块调用数据API,截止目前,心知的气象数据API已被调用超过290亿次。正在使用的付费企业超过300家,年增长率超过30%,从蚂蚁金服、蔚来汽车、国家电网到众安保险、霍尼韦尔、科勒,覆盖了零售、能源、交通物流、智能硬件等领域。
 
 
积累了近10年的数据API服务经验,这对心知天气切入零售行业有什么作用呢?在吴飞看来,使用数据API的用户足够多,不仅能为心知天气勾勒用户需求与使用场景,提供气象与零售行业相结合的洞察,而且有可能被发展为BI平台的用户。可视化平台于今年3月上线内测以来,已经有10多家种子客户,最低客单价为30万元。“今年的目标是在零售市场服务50家客户。”
 
对于获客,心知天气的策略是在某一个领域做好标杆客户后,接下来就会将该领域的潜在客户全部拿下,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产品定制化的压力。“心知天气首先接触的是已经意识到商业气象服务重要性的企业,尤其是家电、饮品、便利店、女装等行业的客户,再去挖掘其他领域。”
 
各个商业气象公司找准了自己擅长的行业去做更深度的服务,目前看来,国内市场上聚焦于零售行业的只有心知天气。心知天气的对标公司AccuWeather在为Amazon提供服务时收费达到千万元,笔者认为:首先,在国内,这是一个商业价值有待提升的市场,心知天气若能获取更多的全球性企业客户,那么会给自身的商业发展和品牌形象带来很大的帮助;其次,AccuWeather在数据维度和产品化能力方面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心知天气想要提升自己的竞争壁垒,应该重视产品的迭代以及数据分析的精细度。在同行业竞争还未突显之前,吴飞认为,公司需要重视战略和团队。“我们会一直寻找顶尖的气象人才、有潜力的技术人才和有深入行业背景的商务人才。”接下来,心知天气将在数据、产品上同时发力。
 
文章来源:拓扑社
作者:成琨
 
 

返回上一页